首页 >微信货源

绝对不能再错过的微信视频号红利

2021-02-19

2012年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现在改名叫公众号了。这个产品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媒体的变革,商家的经营方式,每个人都...

  2012 年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现在改名叫公众号了。这个产品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媒体的变革,商家的经营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等等。这种改变趋势的产品,越早参与越好。

  我个人是 2012 年的 12 月开始建这个 MacTalk 公众号的,坚持了将近 8 年,从 30 多岁,写到了 40 多岁,推送了 1742 次,一篇文章能有成千上万人阅读,这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极客时间的诞生,都和公众号,和 MacTalk 息息相关。

  当趋势到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卷入其中,跟着趋势走。现在我觉得微信全力推进的视频号,应该是正在开启的新趋势大门。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说过:我们在短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我们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相对公众号而言,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也会和大家见面。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所以这里,也是作为一个对新版本的小预告吧。

  视频号就是这样一个短内容形式的视频产品,从春节期间开始灰度,那时候只是少数人有内测资格,微信号视频内容也比较少,推荐算法和关系链的使用还在迭代,许多用户也看不到视频号入口,反响没那么大。经过这半年多的迭代,如果你是微信用户,显然你一定是微信用户,那么你应该能感受到视频号已经火力全开了。

  我们在发现页的朋友圈下面就可以找到视频号,你可以在朋友圈和群聊里看到卡片形式的视频号,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视频号,有了视频号,还可以直播,还可以构建自己的小商店……

  我以前对视频号有个定义:

  视频号本质就是一个开放的、可订阅(关注)的朋友圈。朋友圈实际上就是短内容形式,只不过是基于熟人关系链的,而视频号是基于订阅关系和社交关系产生的公共短内容平台。

  现在看起来,这个定义也没过时。视频号一方面可以通过订阅方式查看,另一方面主要基于微信强大的社交关系链蔓延和传播。

  十几亿人的社交关系全部存在于微信的社交关系链里,这个网和链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微信视频号的推荐和抖音快手都不一样,目前打开视频号主页,「朋友」这个标签页是首先展示的,左边是关注,右边是推荐。

  这个态势就说明了,微信目前主推社交关系链。你打开视频号,看到的是你的朋友们点赞和评论的内容,推荐人的头像还会出现在发现页。我经常看到龙哥的大青蛙头像,就知道龙哥又推荐哪个视频了,那龙哥的品位不会差吧,我就会点进来看看。

  这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你从朋友 tab 看到的内容,质量不会太差,如果很差,你要想想自己到底交的是什么朋友。另一方面,也给了每个个体视频号冷启动的机会。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公众号,可以推一下自己的视频号,没有的话也不要紧,内容好,朋友点赞评论,关系链的威力就出来了。

  我司小盖的视频号「来广营小盖」,订阅数还不到我的十分之一,内容有意思,阅读量和我差不多,很多视频还比我高不少呢。这就是社交关系链的威力。

  上周六晚上,我无意中发现,我的微信视频号可以直播了,于是立刻做了两个动作。

  一是等到晚上11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了“直播”按钮,啥都没准备的情况下,测试了半小时“直播”。

  二是在测试直播后,发起了直播预告,计划周日晚上8点正式开始我的第一场微信直播,主题就是“测试微信直播的感受”。

  于是,上周日晚上8点,我就做了第一场微信直播,可惜现在微信直播功能还不支持回看,想看我今后直播的朋友要先关注视频号(下图),下次预约才行。

  这之后,密集的玩了几天视频号,思考了视频号和微信直播的关系,目前有了三个重大发现,分享给大家,不知道对不对,希望对于职场人和创业者都有一些帮助。

  1、上半年,我为什么不玩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是今年上半年推出,目前已经有2亿多用户,虽然相比抖音和快手这俩短视频巨头来说,时间有点晚,用户还不足够多,但是成长的加速度足够快。

  上半年第一批视频号权限开放的时候,我就把拉进一个行业群中,群里都是第一批拥有短视频账号的人,他们呈现的氛围给人的感觉是“好像捡到一个亿”。

  我呢,每天就抽空看看他们发的内容,也不点赞也不评论,就是看看,因为他们的内容不是类似抖音快手的娱乐内容,就是一些教人开通+运营视频号的售卖课程。

  懂行的人都知道,前者是流量玩法,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娱乐内容多吸引粉丝;而后者是知识付费的玩法,通过制作的一些在线课程进行变现。

  如果视频号只有这两种主流的玩法,那我不玩也罢,没啥太大的意义,或者说不符合我的诉求和价值观——用丰富的职场经验和能力帮助更多职场人解决问题。

  所以我整个上半年一直都没有玩。当然,上面说的那两种玩家都赚钱了,我知道的,少的赚了十几万,多的赚了一百多万,我都这么“错过”了。

  不过,我也不眼红、不后悔,因为每个人赚钱的理念不同,我有自己赚钱的方式。

  2、直播开了之后,为什么可以玩?

  这种状态一直到微信直播开通,也就是说,微信直播+视频号才是我一直等待的机会。

  从上周六的测试直播和第二天的正式直播开始,这3、4天时间,我密集体验了微信视频号和直播,和很多朋友聊了各种可能性,目前比较确定下面这三个判断:

  a、推荐逻辑上,视频号基于同好,直播可以破圈

  很多人说视频号不是抖音,视频号更依赖于社交,这话对么?

  社交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熟人因为共同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而相聚,陌生人社交也会因为共同话题、兴趣、爱好而结识。

  这个逻辑放在视频号和抖音上是一样的,抖音的推荐逻辑是基于陌生人的兴趣和爱好,而视频号的推荐逻辑也是基于兴趣和爱好,只是它是熟人之间的。

  所以,在本质上,视频号和抖音的推荐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基于人的兴趣和爱好,抖音更大点,视频号要小点,但这都是符合人性,而产品在人性层面不会变。

  举个例子,我在抖音上喜欢看篮球技巧,看到不错的就会点赞,点赞越多,推荐越多,这个兴趣和爱好,并不会因为我玩了视频号就改变,有微信朋友点赞了美女,推荐给了我,可我不会继续点赞,到我这就结束了,而篮球技巧的我依然点赞。

  也就是说,单独的视频号对用户的传播半径会逐渐变短,传播效果会衰退,这也是为什么视频号不可能出现抖音那种单条短视频获得百万阅读的主要原因。

  但是,微信直播开通之后,这种情况就多了很多变量。

  微信视频号是基于同好推荐和点击,好处是精准筛选,坏处是把大部分不相关的人都排除掉了,而强关系的微信社交关系中,等于是把大部分人都排除掉了。

  而微信直播不同,它并不基于同好推荐和点击,只基于转发这种强曝光方法,坏处是强推荐不一定精准,而好处是围观的成本较低,大部分人都可以参与。

  所以,有了微信直播,很多东东可以破圈,能破圈才有更大的商业空间,如带货。

  b、传播形态上,视频号私域为主,直播更多公域

  在用户触达和传播上,视频号的内容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推荐给已经关注账号的粉丝(简称老粉),一种是通过点赞等推荐产生的可转化粉丝(简称新粉)。

  可以看出,老粉是私域流量,是可以反复触达的大多数,而可能的新粉是公域流量,还需要不断触达,或者不能转化。

  这样就存在一种很大的可能是,社交关系中拥有同样兴趣和爱好的人,可以被转粉的数量越来越少。

  比如,我喜欢打篮球,经常点赞篮球的实战技巧,理论上已经把我朋友圈中同样喜欢篮球的人反复触达了多次,可以路转粉的已经粉了,不能路转粉的也就不粉了。

  这样的情况多次出现后,基于同好的推荐逻辑就失效了,新粉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越来越少。

  但是,微信直播开通后,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

  因为微信直播不是基于同好推荐这种精准传播逻辑,而是基于转发等强曝光逻辑,所以可以最大程度触达可能的粉丝。

  再加上直播的特点,随时进入,随时推出,即插即用,决策成本和使用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微信直播可以更好的吸收和转发新粉,且都是公域流量。

  所以,这也就会逐渐促成下面的情况,视频号难出大V。

  c、商业变现上,视频号难出大V,直播成就个人IP

  每个平台和产品刚出来的时候,都需要大V打样,资源方更会大力扶持,特别是腾讯。

  但是,因为上面的推荐逻辑和传播形态两点原因,直接会导致视频号的粉丝在数量上的增长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果用割韭菜打比方,韭菜会越来越少。

  不但韭菜本身越来越少,逐渐增多的视频号也会不断稀释粉丝群的选择和去向,视频号会面临的情况是:蛋糕不但不断变小,能分到的也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请问,视频号怎么会出现像微博、微信公号、抖音主播那种大V呢?

  所以,从商业变现角度看,视频号不适合低价跑量的产品和服务,只能考虑高价低频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带货中的卖奢侈品和高端酒水,比如我做的职业付费咨询。

  而直播的出现,则是强化和探索这个方向的机会。

  举个例子,同样是赚1万元,视频号大V路线可能是100元单价,需要成交100单,而微信直播路线可能是1000元单价,只需要成交10单。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直播的可信度更高、信息量更大、更多互动和成交机会。

  所以,最终,微信直播反而成就了一批个人品牌很强的IP。

  好了,暂时分享这三点,这是目前我的思考结果,玩的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思路越来越清晰,还会不断更新,保持迭代。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不定期直播,多多交流——我现在还没想好怎么介绍我的视频号,大方向是:人、科技和生活,边想边做吧。

  自从有了微信之后,好像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立体了。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支付等等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

  就微信对工作的影响而言,有人说微信的出现让自己的社交面积变大了;有人说微信让工作变成了24小时stand by;有人说微信让一切变得简单了;还有人说在微信沟通中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表达能力。

  就这件事,我最近和团队的小伙伴讨论了一下,也向身边的一些职场高手取经,得到了一些启发,今天和你分享。

  — 1 —

  微信在工作中的定位

  微信虽然是一个效率极高的沟通工具,但不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沟通方式。

  有人可能会对这个说法有疑问。毕竟微信也算白纸黑字,据说最新的法律规定微信上的对话也是可以作为呈堂证供的。为什么还不正式?

  我和各个阶层的职场人请教的时候,他们都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按照正式程度排序,邮件排第一,电话排第二,微信虽然效率高但顶多能排到第三位。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微信只能算是一个非正式沟通的工具。因为在微信沟通中,做不到实时反馈,也做不到必有回复。

  因此,作为沟通对象,有两条微信礼仪就显得格外重要:明确微信为异步沟通的工具、收到信息必有反馈。

  所谓异步沟通,指的就是微信在商务沟通中不会作为实时沟通工具。所以,从今以后再也不要在微信上询问“在吗”之类的问题。

  建议以“您好”作为开头,然后直接说需要沟通的内容,耐心等待别人看到信息后的回复。

  另外,收到别人的信息后,一定要有反馈,哪怕只是回复“收到”,也一定要回复。没有反馈是做事的人最不能容忍的习惯。

  — 2 —

  几个使用微信的小贴士

  一、训练简短、精准的表达能力

  微信沟通中,尽量要用简短、精准的语言去表达内容。社会调查发现,微信中的长篇大论,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都是非常让收到信息的人困扰的。

  此外,尽量缩略、分段进行表达,更有利于信息接受者感受到内容的结构,也便于沟通效率的提升。

  二、语音和文字,应该如何使用

  今天我们只说工作场景,建议你不是万不得已不发送语音信息。如果一定要发送语音,也要向对方说明不得已发送的原因是什么。

  暂且不说语音信息对于表达者的语音、语速、语调要求比较高,就算你能把话说清楚,也很难保证对方理解上是完全准确的。最关键的是,语音信息就算被重复听,也很容易造成重要信息的遗漏。

  三、微信上社交,应该有规矩

  比如想要介绍你的两个朋友互相认识,最好的方式是拉一个小群,互相介绍之后再单独添加微信。

  直接互推名片添加好友,就算之前征得了双方的同意,通常双方的体验也不会特别理想。

  写在最后的话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我在自己使用微信的过程中真实的微观体感,谈不上全面,也称不上系统,权当是一点点分享。

  当我把这个话题抛给我的小伙伴和身边的职场人士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共鸣。

  原来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自以为不经意的不妥当并不是别人没有注意到,只是没有说破罢了。

  既然知道了,又不太为难自己,那就试着改变吧。做一个让人舒服的人,悦己才能悦人。

  大家好,我是三月。

  最近过节又快到了,大家的活动都开始陆陆续续的来了。在这里的话,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前期做活动的一些坑,大家能避免的事尽量去避免一下。

  做活动呢,首先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确自己的目的了,才能做到精准实现我们的一些想达到的事情。

  比如说一般做活动的话,首先要拟定一个我们的目标,比如说双11我们是纯粹的回馈顾客吗?还是说为了增加刺激他消费,还是为了顾客的转介绍还是为了顾客的其他。

  我们要把我们的目的明确,只有明确目的了,我们才能做到精准去做我们的事情。

  别人看着我们表面上是亏损的,实际上内敛的话,我们是自己知道自己哪里赚钱哪里亏本了。

  比如说我们要做转介绍的话。要做一个比较有吸引力,让顾客转介绍有利可图的一些东西。

  我们一般是这样设计的,顾客转介绍三位顾客充值同样金额,介绍转介绍的这个顾客,可以得到一定的优惠,或者是直接现金券,当然这个现金券是无门槛的。

  我们有个实体店主前期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顾客转介绍一下爆棚。充值11块1毛1,送你100.块钱消费卷,每个商品可以抵消20块。

  因为这个店主的话,他是做了微信群。还附加了一个要求,拉10个人进微信群可以抽奖1111元无门槛消费券。

  同时在拉三位顾客来充值的话,继续送你100块钱优惠券。当然的话这个优惠券不是无门槛券,是每一次可以抵20的。

  这里面的话会涉及到很多东西,比如说一个家里面随时都有3~5个人的微信。

  那这样的话他至少再拿5个人过来的话,那就是他周边比较好的朋友。那样的话,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转介绍。

  我们让顾客给我们转发的时候,一定要给顾客足够的优惠力度。

  不然的话,顾客凭什么跟我们转发?凭什么帮我们介绍周边的朋友过来?所以要给顾客足够的,他拉人的理由,要给他足够的好处。

  视频号自今年1月开始内测,直到6月份依然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很多人认为功能太简单,很鸡肋。这时候张小龙出来发声,说日活已经过2亿,随即大批用户获得视频号开通资格,视频号开始有一点起来的苗头。我6月份也写了一遍文章“公众号上所有的生意都应该用视频号再做一遍”

  之后视频号开始频繁更新,尤其是10月更为密集,更新速度惊人!大概如下:

  08

  8月:

  私信功能开放;

  视频号助手上线内测,PC端可发1G视频,可绑定多个运营者;

  分享到朋友圈改为以视频卡片形式呈现

  09

  9月:

  视频号推广功能内测

  10

  10月:

  直播功能上线;

  支持发布长视频;

  可插入公众号文章;

  新推话题标签功能;

  推出剪辑工具秒简;

  视频号关联小商店;

  小商店非淘系无货源带货;

  小商店内测分销

  (腾讯一直有电商梦,10月份的密集更新可能就是为了赶上双十一,测试一波数据)

  对此,看好视频号的人开始越来越多,各种围绕视频号的社群纷纷建立、各种大小型会议开始搞起,像龚文祥、方雨这些喜欢搞大会的,也从以前的微商→社交电商→私域→短视频直播逐步转变,这个月末都要搞视频号大会,视频号的势头开始变猛!

  当然,大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普通人在抖音快手起号越来越难了,大家都搞不动了,所以都开始捣鼓视频号的机会。

  刚好上周末我连续参加了两场活动,一场是老匡的线下链接会,另一场是凤七柒组织的新媒体创业峰会,大家都对视频号做了一翻交流探讨,下面就总结一下我参加活动后对于视频号的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视频号用户平均年龄偏大,他们喜欢正能量以及经典老歌等怀旧内容

  你的父母可能不看抖音快手,但是你很可能看到他们在视频号点赞。因为基于微信的社交属性,不管从朋友圈还是微信群,都很容易接触到视频号,这些老年人看视频的习惯就会慢慢培养起来。据我所知,已经有人开始瞄准视频号的老年市场了。

  第二,抖音快手是抖音快手,视频号是微信的视频号

  基于点赞即传播的社交属性,很多投资人/机构、营销人/机构、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财经学者等等都来玩视频号,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没多少粉丝,互动点赞也不多,但是他们都玩得乐此不疲,也不去玩抖音快手,这也是视频号的一大特点。

  像这些高能量的人群都在玩视频号,你还等什么呢?

  第三,视频号是超级名片,人脉链接神器

  正因为大家看到很多现实中的大咖在视频号中的数据也不怎么样,所以视频号的圈子不会嫌弃你数据差,只要你擅长某一领域,坚持玩视频号并让人看到你在不断进步,大家就会愿意跟你交朋友。感觉很像PC互联网时代,论坛上各个版主的线下交流一样。

  上周日举办的新媒体创业峰会很成功,但你知道吗?七柒从来没有操办大会的经验,只是因为凤七柒一个人的梦想,通过一次视频号活动获得了大家的支持,才联合协助她举办的!所以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小人物大梦想,你值得拥有” 。通过这次活动,也充分展现出凤七柒的能力!

  帽子哥凯德是连续创业者,因为疫情导致他的民宿项目十分艰难,也是因为视频号,他联合几个人组建了金V部落,逐步走出人生低谷。

  类似的故事在视频号的圈子里有很多,这就是视频号的红利。

  所以玩视频号不要只顾着自己一个人玩,坚持做好内容的同时,要多跟别人互动、互推,多加入一些视频号社群,多参加一些视频号的线下活动。

  在视频号有1万粉就已经比抖音几十万粉都要好,假如你不尽快入场,等大家都几十万粉的时候,大家就不跟你玩了。

  第四,视频号能帮助商家提升业绩

  不管是微电商还是实体店,视频号都已经有实现业绩提升的案例,建议大家尽早加入。可以说,视频号的推动需要商家,商家变现也需要视频号。同样是基于点赞即传播的社交属性,以前玩的朋友圈集赞应该改成视频号集赞。

  第五,要以长期主义运营,学会站在官方的角度思考

  视频号串联起微信生态,并且功能越来越完善,目前在用的一些引流私域的方法还凑效,但是当以后推广助手正式运营,视频号规范势必越来越严格,所以要学会站在官方的角度思考,慢慢的避免暴力引流,逐步把商品放到小商店上成交。对此,可参考微信安全中心9月23日发布的文章《利用视频号进行强制广告导流?不OK!》

  第六,结合Spenser和弗兰克的分享,加上我自己的经验,给视频号玩家内容创作的一些建议

  1、做真实的自己,不要打造人设,既能自恋,也能自黑;

  2、做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内容,有热点就结合热点;

  3、观众关心的是与他有什么关系,你只是替他发声,引起共鸣;

  4、多以故事形式表达,客户故事或个人故事均可,故事需要有转折;

  5、几个原创内容公式:人群+干货、痛点+方案、数字+冲突、热点+权威、观点+共鸣

13297045169

联系我们